演化经济学视角下 美国与日本技术创新倾向差异解析?
<{炒股网}>演化经济学视角下 美国与日本技术创新倾向差异解析?{炒股网}>
E皿四篇阳军帽11.却13年第10期演化经济学视角下美国与日本技术创新不同倾向※杨勇华马键内睿提要:美国和日本是当今世界创新能力最强的两个国家,但两国技术创新特点大不相同,美国更倾向突破创新,而日本更倾向渐进创新。突破创新与渐进创新有着各自不同的演化特征与规律。美国的技术创新系统史崇尚"市场"和更容许"试错"不确定性和无方向性考虑包涵于系统设计之初,有利于突破创新的出现;日本的技术创新系统则更相信"政府"和更强调"针对"确定性和方向性是系统运转成功的前提,有助于渐进创新的实现。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需要创造性综合两种模式之长构建富有中国特色的二元技术创新系统。关键词:技术创新突破创新渐进创新演化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382(2013)10-0088-05 技术创新是经济增长和发展的源泉毋庸置疑。天、现代生物和国防等绝大多数领域技术的全球领先世界各国致力于技术创新的战略意图均非常明显文化vs技术创新:德美日创新经济的文化比较与策略建议,但水平O日本技术起步虽远远落后于美国和欧洲,但自明国别差异巨大。放眼全球美国与日本无疑是技术创治维新以来一直倡导"技术追赶"战略,强调引进-消化新非常成功的两个典范但二者却有着极为不同的技吸收-再创新的技术发展路径。尤其在战后这一战略和术创新倾向和特征。深入研究美日技术创新倾向不路径上取得了辉煌成就。日本只用了短短四五十年时同及其原因对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间便复兴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几乎在各大产业技术和实践意义。20世纪末开始蓬勃发展的演化经济学领域都获得了长足发展整体技术水平赶超欧洲直逼为该主题研究提供了新颖而有益的视角O本文旨在美国,尤其在汽车、电子、家电等产业甚至超越美国,比较美日两国技术创新截然不同的倾向,并尝试从演在众多领域成为美国的最大竞争对手。然而20世纪化经济理论视角分析两国技术创新不同表现的原因,90年代以来,日本技术创新及经济增长明显乏力,对进而获得有益于我国技术创新实践的政策启示O美国的产业和技术"威胁"逐渐消失。综观美国与日本技术创新历史绩效,不难发现两一、美国与日本技术创新倾向截然不同国在技术创新方面有着截然不同的特点:美国更倾向美国和日本无疑是当今世界上技术创新能力最或说更擅长于重大的突破创新,技术突破多诞生于美强的两个国家,但两国技术创新有着截然不同的倾向国;而日本则更倾向或说更擅长于微量的渐进创新,或特征。美国是世界公认的科技和经济强国。19世纪技术追赶与改造异常出色。Alok等(1982)对包括美以来,我们熟知的诸如电灯电话、飞机轮船、T型汽国、日本等6个国家1953-1973年的500个创新项车、火车、半导体、光学影印、塑料、尼龙、计算机、基因目选择中作对比,美国突破性创新项目占259毛,而日工程、原子能等人类科技进步史中的重大成果均诞生本只有7%,且大部分具有改良属性。二战以后,在已于美国,其科技地位和贡献雄霸全球己200余年。直实现的110项重大科技创新成果中,美国完成74件文化vs技术创新:德美日创新经济的文化比较与策略建议,到科技日新月异和全球多元化趋势不断深化的今天,日本仅4件。可见,美日虽然均为技术创新强国,但美国依然保持着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工业、原子能、航相对而言美国在突破性技术创新方面更加成功,日※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演化经济学视角下的技术创新机制与政策研究"(项目编号;)、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均衡与演化范式下的技术创新政策比较研究"(项目编号;)、广东省哲社规划项目"战略新兴产业发展背景下的低破技术经济范式研究"(项目编号;ρ7)、广东高校优秀青年创新人才培育项目"演化与均衡范式下的技术创新政策比较研究"(项目编号;的、广州市属高校科研一般项目"基于演化理论的珠三角创新型区域建设政策研究气项目编号;)的中间研究成果之一。-88一 ..a噩噩噩~监·本则在渐进创新方面更出色。于技术轨道(渐进创新)的自我独立性的作用,突破创新不可能在原有技术轨道内通过改进已有技术的努二、美日技术创新倾向截然不同的演化解辉力而获得。这类创新有时会导致一个全新行业的出自20世纪80年代纳尔逊-温特和博尔丁的开现,重要的激进创新是推动经济增长和经济结构变创性研究工作以来,演化经济学获得了蓬勃发展。与化的核心力量。但是它的经济效应往往需要随后大主流经济学采纳笛卡尔-牛顿世界观、借鉴经典力学量的积少成多的渐进创新才能不断发挥出来O注重均衡分析的经济研究方法不同,演化经济学接受虽然在演化学者看来突破创新和渐进创新都可普遍达尔文主义世界观,非常强调经济主体的异质性以理解为广义达尔文过程和复杂社会经济系统,但二和有限理性、系统演化的非线性和时间性,试图构建者的演化特征有着明显不同。渐进创新由于其技术一种与新古典主流经济学截然不同的全新经济学体可能性和市场接受状况已经较为清晰明朗,其演化过系(, 2002)。演化经济学者对技术进步与技术程的方向性与确定性明显,可预测程度高。而突破创创新主题进行了深人研究,相关成果直接有助于美日新不仅在技术本身的可能性上存在极大不确定性,在技术创新倾向原因的理解。市场接受方面也存在着极大的变数,其演化过程的不1.突破创新与渐进创新及其演化特征确定性和不可预测性特征非常明显。用演化术语来与主流经济学将技术创新直接理解为知识生产讲,渐进创新具有更多的拉马克特征,突破创新则具和扩散、更多地从知识外部性和市场失灵角度展开研有更多的新达尔文特征(杨勇华,2009)。究完全不同,演化经济学将技术创新理解为一种广义2.两类创新的不同演化特征决定需要不同的政达尔文演化过程、一个复杂经济社会系统,强调该过策思路:一个简化模型程的累积性、不确定性、学习重要性等事实,重视该系对于演化特征大为不同的突破创新与渐进创新,统的复杂性、历史重要性和不可逆性等特征。以此为其促进思路与政策措施从理论上讲也存在明显差别,指导,演化经济学对技术创新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人下面用一个简化的模型及其扩展予以说明。的研究。英国苏克斯大学科学政策中心(SPRU)、荷兰假设存在两个(或两类)相互独立的技术创新机马斯特里赫特创新与技术经济研究所(MERIT)等研会rL和rH,rL-N(μL,L(T2),rH-N (p,L,H(T2),μ'L H的政府机构在美国注定很难出现,但其在日本技术创的假设或许都难逃"致命的自负"之嫌。对二者不加区新系统中却发挥着极为重要的职能。在通产省的强别的对待即假设L=H是更合乎理性之选。或者说,对力作用下,日本企业之间形成了良好的长期合作传统于突破创新TL和TH的风险,我们→样"无知"(事实上(申丹虹、申丹娜,2006)。美国创新系统设计和构建更加注重市场机制发我们可能连期既率分布都一无所知)。于是有白÷,挥作用的法治环境和制度建设强调所有企业和市场对TL和TH一视同仁,采用一种完全分散的投资策略。主体对技术创新活动的公平参与,这种倡导分散式决投策或鼓励"试错"的市场精神,保证美国在高度不确定资|αH-αL集和难以预测的突破创新领域能够"东边不亮西边亮"中提高整体成功可能性。日本长期以来以"技术追赶"度 为使命设计构建创新系统其特点表现为研发目标由 政府明确,研发主要集中在具有特殊战略意义的产业 技术上,如钢铁、汽车、电子和家电等(唐晓云,2010), 与产业政策紧密结合。"追赶使命导向"与政府直接 创新不确定程度σ参与和干预有助于日本迅速集中资源在确定性和方图1投资集中度与创新不确定程度的关系向相对较强的渐进技术创新领域获得成功。通过上述分析讨论,可以得出一个基本结论:当2.技术预测和产业政策比较面对具有→定方向性以及确定性更高的渐进创新时,日本技术创新系统的设计主旨要求通过合理而采取有所侧重的相对集中策略更为有效;而当面对方精确地估计和定位,将有限的科研力量和创新资源集向不明且难以预测的突破创新时,采用一视同仁的相中投资于某几个关键战略领域,如果一旦定位和预测①绘图参数:μH-μL=lO%,A-l,L=l ,H=l,参数选择并不影响本文基本结论。-90一 '"噩噩噩置噩噩虽.错误,不仅会造成大量资源浪费,还会贻误技术追赶程的改善。日本的做法则刚好相反,2/3的经费用于时机,进而影响整个国家的技术发展进程和产业竞争改善产品的生产过程,113的经费用于新产品的发明力。因此,日本在技术预测工作上显得格外努力,在(刘享平,2007)。最后是投人对象结构的差异。日本以未来发展为导向的技术战略准备上,日本投入了大政府支持企业研发支出的结构显示,政府部门倾向于量精力,从来没有一个国家像日本这样,整个社会的选择产业中强大的企业以此加强这些企业之间的知金融机构、银行乃至财政部共同对技术和社会变革的识扩散及其整体竞争能力的提高。日本政府研发津未来方向给予如此多的关注(& Soete, 贴主要给了各产业大公司,而中小企业被排除在政府1997)。与技术预测紧密相关的是日本的产业政策建资助之外(& Na , 2004 )。而美国历来立在成功的技术预测基础之上。日本是世界上最早强调所有企业在获得研发资助上的公平性。近些年致力于产业政策制定与产业结构设计的国家,且成效来针对越来越多的关于政府资助成为大公司福利的显著。日本的产业结构调整更多地是通过产业政策批评,美国政府甚至规定大企业不能直接获得政府的制定和实施来完成。日本的产业政策被认为是有资助,研发资助积极向中小企业倾斜(商楠等,2010)。别于传统宏观调控政策的独树一帜的调控政策,为战上述研发投入结构表明美国研发投入更多地针对或后日本经济的高速增长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做出了者说更能适应方向不定难以预测的突破创新,而日本巨大的贡献。钢铁、汽车、电子、家电、信息等日本优研发投入更多地针对或者说更能适应方向性和确定势产业无一不受益于日本政府主导的精准技术预测性更强的渐进创新。和强有力的产业政策。4.融资结构和文化差异比较美国历史上鲜有政府主导的以确定产业发展方美国资本市场发达,其中成熟高效的风险资本尤向为目标的技术预测案例在美国的文化精神里这始其突出。对于美国新生技术企业来说,发达的风险资终应该是市场而非政府应该发挥职能的领域。长期本很大程度上能满足其融资需求。风险投资由于其以来,美国政府对经济产业的国际竞争并不十分关特殊的市场属性与运作机制而成为不确定性较强的注。直到20世纪80年代里根政府才成立了总统竞争突破创新的孵化器。日本虽然也有发达的资本市场,力委员会,负责监控美国产业竞争力的变化。20世纪但是由于日本企业法人持股或相互持股非常普遍,在90年代克林顿政府才提出"通用的产业政策开始肯证券交易所上市的股份公司相对并不太多,所以日本定对新企业提供公共支持可以产生效益,但始终强调企业在证券市场上融资规模较小。另外日本的风险这种支持必须是"通用的不应是给予特定的产业或投资产业并不发达,企业主要靠银行借贷来弥补资金投资者给以优惠和保护。的不足,拥有债务或股权的商业银行往往更加注重降3.研发投入结构比较低风险和稳健经营。突破创新不确定性强且难以预美国一贯重视科学技术研究,其研发投人一直维测,以稳健经营为首要原则的银行并不偏好高风险、持较高水平。日本的总体研发强度(研发投人占GDP高收益的突破创新项目融资,反而是确定性更强的比重)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一直持续增长,已经达到全渐进创新更易受银行青睐(杨建君、盛锁,2006)。球领先水平。虽然美国和日本的研发强度均较高,但美国是文化比较崇尚个人奋斗和英雄主义,风险二者的研发技人结构却有着明显差异。创业、机会创业的观念浓厚。企业的经营者一般有很首先是投入主体结构的差异。二战以后,美国政强冒险精神,这些企业家以创新为己任,勇于面对不府逐渐成为科技研发的主要资助者。从20世纪60年确定性作出决策。美国这种文化传统的企业家精神代开始,联邦政府支出的研发经费占美国研发经费总有助于经营决策者更倾向选择具有不确定性的突破额的一半以上,但其中大部分用于基础研究。而日本总创新项目O而日本的民族文化向来提倡重视集体力体研发投人中的政府投入部分远低于美国和其他主要量的集团主义和团结互助的家族主义,在这种团体发达国家,在过去的几十年间始终占国家整体研发支意识和协作精神促使下职工忠诚度和奉献度很高。出的20%左右(周莹,2009)。其次是技人目标结构的差日本这种团队协作文化传统有助于日本企业进行方异。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美国企业将2/3的研发向明确目标清晰的持续技术改进。日本的公司治理经费花在发明新产品方面,而113的经费用于生产过特征也决定了股东对经营者决策的监督比美国更强,-91一E皿回回缅回Z睛,.2013年第10期所以日本经营者即使有很强的创新风险偏好,也很难用不同的政策措施:对于突破创新,美国模式值得借主导创新项目的选择。鉴;对于渐进创新,日本模式大有梅益。我国创新型5.技术创新政府补贴和税收优惠比较国家建设实践,不仅需要渐进创新的大量涌现,也需美国与日本都很重视对技术创新的政府补贴,但要突破创新的成功诞生。因此,需要综采美国与日本政府补贴的基本取向及其在两国技术创新活动中所之长,构建富有中国特色的二元技术创新系统。具体发挥的作用有所不同。美国崇尚和奉行市场机制,主而言,对于已经落后的传统产业,需要强化政府的引要依靠市场进行资源配置。美国政府更多地是对研导和干预,有所侧重地实施直接补贴和针对资助,通发活动和技术创新企业提供贷款担保,而很少提供直过准确的技术预测和强力的产业政策,加速促进渐接资助或贷款,直接资助的绝大部分都用于基础科学进创新,实现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对于尚不明朗的新研究领域。相比而言,日本政府则更倾向直接干预企兴产业,政府应当积极承担基础研究重任,充分认识业研发活动,不但对企业的研发和技术创新的基本方和理解技术突破创新的不确定性和不可预测性,避向加以引导,而且制定了详细、繁多的直接补贴政策免过早引导和直接干预,尊重市场机制和分散决策,和资助计划,设立多个直接面向企业的专门发挥资助发展风险资本,鼓励冒险和试错行为,提高突破创新职能的金融机构O整体可能性,抢占新兴产业战略制高点O美国和日本对技术创新的税收优惠政策均起步较早,经过多年发展两国都有了比较完备的技术创新参考文献:1. , G & L Soete. The of In›税收优惠政策体系,是技术创新促进政策工具的重要, : , 1997, pp25-26. 组成部分。总体上两国技术创新税收优惠政策差别2. , H and Y. 不大,但设计理念上仍然有所区别,美国更多地利用 Firms, Their Role and Their , Dis›市场的竞争机制鼓励企业的技术创新,而日本则更多 Paper , Tokyo: 地依靠政府直接干预企业的技术创新。比如,在日本, 2004. 的税收优惠政策中,带有日本自身体制特点的"技术3.克里斯托夫·弗里曼著:{技术政策与经济绩效},东南研究协会"发挥着非常强大的作用,该协会虽是非营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利机构,但往往代表政府意愿,折射一种政府直接干4.刘享平:{美日技术创新比较及对我国企业技术创新的预理念(伍玉林等,2009)0启示},{科技进步与对策}2007年第8期。5.申丹虹、申丹娜:{美日国家技术创新模式的比较研四、结论和政策启示究},{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6年第6期。6.唐晓云:{技术政策、产业调整与经济可持续增长一一作为技术创新成功典范的美国和日本,有着各自"日本悖论"的分析及对中国的启示},{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明显不同的技术创新倾向。美国更倾向和擅长于突会科学版)}201O年第3期。破创新,而日本则更倾向和擅长于渐进创新。突破创7.伍玉林、何英、姜颖南:{美日政府技术创新支持政策的新与渐进创新具有迥然不同的演化特征,前者带有明比较及对我国的启示},{学术交流}2009年第10期。显的不确定性和无方向性,难以预测演化经济学视角下 美国与日本技术创新倾向差异解析?,其演化过程的8.杨建君、盛锁:{美国和日本企业技术创新倾向原因分新达尔文式特征明显;后者具有较强的确定性和方向析:一个综合模型},{科学管理研究}2006年第6期。性,容易预测,其演化过程的拉马克式特征明显。美9.杭海等:{美、日、德三国区域协调发展的经济分析},《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11年第1期。国之所以更倾向突破创新是因为美国的技术创新系10.杨勇华:{技术创新是拉马克式的吗}演化经济学视角下 美国与日本技术创新倾向差异解析?,{科学学研究》统秉承"相对分散"的基本原则,更崇尚"市场"和更容2009年第11期。许"试错"不确定性和无方向性包涵于系统设计之11.周莹:{创新政策的功能嘱合一一日本创新政策的演初,契合突破创新的出现。日本的技术创新系统则遵变及其启示},{中国科技论坛}2009年第3期。循"相对集中"的基本思路更相信"政府"和更强调作者简介:杨勇华,广州大学经济与统计学院副教授、博"针对确定性和方向性是系统运转成功的前提,有士;马键,广州大学经济与统计学院讲师、博士(广州助于渐进创新的实现)。对待两种演化特征截然不同的创新类型,需要采
责任编辑:侯祥鹏
-92 -
本文 炒股网 原创,转载保留链接!网址:http://www.zzmrw.com/post/1189.html
本文由[炒股网平台名称]原创撰写,数据来源[注明数据平台如Wind/同花顺],文中观点仅代表个人分析。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任何形式的转载、洗稿或截取部分内容使用。对于侵权行为,本平台将保留法律追诉权及要求赔偿的权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