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产业创新模式如何选?日美创新模式比较及启示

炒股网 阅读:19 2025-10-30 21:09:29 评论:0

<{炒股网}>中国产业创新模式如何选?日美创新模式比较及启示

中国产业创新模式选择_日美创新模式比较_文化vs技术创新:德美日创新经济的文化比较与策略建议

中国产业创新模式的选择:日美创新模式的比较及对中国的启示柳卸林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促进发展研究中心 研究员国家科技部技术创新战略与管理研究中心副主任什么是技术创新从企业管理的角度,技术创新就是一种新的思想的产生,到研究、开发、试制、生产制造到首次商业化的过程。技术创新就是发明+开发+商业化。创新的重要性创新是人类不断进步,经济不断增长的源泉电的发明和创新——工业化的基础青霉素的发明和创新——大大延长了人类的寿命。电话手机的发明,改变了沟通的模式汽车的发明——改变了交通的模式杂交水稻的发明——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技术创新作为一个面向用户、面向市场需求的转换过程输入转换输出科技知识市场与用户需求原材料劳动力新设计思想的产生产品设计制造过程产品四种创新类型创新的SPRU( Unit, )分类(1)渐进创新( ):一种渐进的、连续的小创新。渐进创新是重大创新走向更多用户的重要手段. - 例如:手机:是重大创新的结果,但手机之后, 彩屏,和弦,都是渐进的创新.制造部门是重要的创新部门,还包括用户等也很重要.(2)重大创新( ) - - 例如:尼龙,电话、手机、数码相机,电视、录像机。集装箱,尽管在技术上并没有重大的突破,但其商业价值非常大:运输革命 - 单个产业结构的变动 创新的分类(3)技术系统的变革( of ) - 创新集群的出现:计算机,互联网、DNA。 - 伴随新产业的出现(4)技术-经济范式变革( in - ) - 几乎影响到经济的各个部门: - 导致经济周期出现 - 例如:信息技术与信息经济后发国家产业创新的阶段:六阶段低成本制造:反求工程是手段,低成本是关键。没有自己的设计、品牌,质量一般。南方众多的小企业。OEM制造:强调质量,没有自己的设计。强调质量、品牌的制造:TCL,海尔等,渐进的创新:有自己的设计,开始树立品牌。海尔的产品,不断多样化。有自己核心技术的制造,华为,北大方正。有自己技术标准的制造:重大创新,技术系统的变革。研究开发实验室或技术中心的作用创新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发展的重要手段创新面临着市场和技术的不确定性.企业是一个利润的单位,但只有转化为一个知识库才能成为一个利润单位.核心竞争力是一种独特的能力,其它企业难以模仿的能力, 一种创新的能力.技术中心的功能是什么:一是降低技术的不确定性. 只有通过大量的试验活动才能降低不确定性.二是学习的功能.三是人才的培养,技能的积累.两种基本创新的模式以科学技术为基础的创新:强调原创性,敢于冒风险,大学和研究机构起着重要作用。需要世界一流的人才。一流的金融体系,拥有一流的企业家制度。技术推动的创新。激光,DNA,计算机,互联网。以技能为主的导向,重视学习和经验的创新。强调创新以市场为导向,通过市场需求来形成产品概念,再集成世界的技术,通过在重大创新之上的学习来获得技能。不断推出渐进的创新,工艺过程层次的创新。 by doing, by using, 日本和美国日本和美国是当今世界两大创新强国。美国是继英国德国之后当今世界的西方创新强国,日本是后发国家追赶的神话国家。日本的崛起让西方世界极为震惊。日本在研究开发投入占GDP的比重上从1990起就超过了美国并一直保持至今。美国主要是以科学技术为基础的创新。日本主要是以市场为导向的创新。美国的国家创新体系:基础研究发达重视个人创造性,敢冒险完备的法律制度企业研究开发力量强风险投资国防工业的带动以科学技术突破为基础的创新美国的产业创新模式:传统以规模型、以科学技术突破为基础的创新传统:强调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导向的创新. 对研究开发的高度支持, 投入比重在当时是世界上最高的. 世界上有名的研究院: 贝尔实验室, 施尔的PARK等. 在研究院,管理和经营的哲学是:我们应该聘用世界上最聪明的人才.我们应该自己发现新的产品和服务.NIH.如果我们有新的发明,我们就能领先推向市场.而领先创新者必定获得市场.如果我们通过投入研究开发来获得市场,我们就会再获得新的好思想并再次领先.我们应该严格控制我们的知识产权,这样就可以从思想中获利.. R&D: as a of sales技术导向的创新循环.根本的技术突破不断对R&D投资新的产品和特性销售额和利润不断增加传统封闭的创新范式研究开发市场研究项目企业的边界规模条件下的重大的创新成果电视机——RCA录像机电话——AT&T计算机——IBM,微软汽车——GM,福特尼龙——杜邦开放条件下的以IT、生物技术为基础的创新模式的崛起以IT、通信、生物为基础的重大创新群造就了美国新经济的崛起。大学和科研机构在产业创新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计算机科学、通信(CDMA),DNA,GPS,互联网。大学的作用在增加.没有做什么研究,采用的是大学的国家超级计算机应用 中心(NCSA),受到国防部的支持.技术并不决定一切。技术重要,但技术不等于创新。DELL 与IBM, IBM在计算机技术上全球领先,但现在计算机产业亏损,而DELL 成为全球第一制造商。企业开始降低对研究开发的支出,更多的实施技术的外包, 利用全球的科技资源. 因此, 是一个加强全球资源利用的时代,而不是完全依靠自己的研究开发的时代.大量利用模块化进行更低成本,更快的产品创新速度,更快的全球市场占领。是一个开放创新的时代。台湾地区,中国大陆,印度的科技资源得到了更好的利用。 创新, 美国还剩下什么? 下一代产品的开发能力?企业的技术中心正在分化, 降低了中央研究院的功能,加强了事业部研究开发机构的建设. 更加强调面向市场的创新能力。风险投资的增加使技术人员创办自己的公司变得越来越容易,对大公司构成了威胁.小企业的作用越来越大.大企业利用技术并购来获得科技资源。 思科的的作法。 内部研发项目新的市场企业当前市场解决方案创新项目企业边界技术许可 技术并购开发研究开放创新的机理:更有效地利用科学技术突破 HENRY 模型成功的企业IBM:1945-1980:哲学, 研究与发展分开,不让研究人员过于关注近期的市场,以鼓励原创性.许多公司作出了与本业务无关的创新,如3K宇宙微波背景(AT&T).1964年的重要创新: 360系统计算机.成为主导设计,且IBM通过一体化的方式研究和制造了关键部件,子系统, 外部件,操作系统, 软件应用.市场:1986,亿美元,1973, 110亿美元.受到了VC支持的DEC的挑战.开始进行研究和开发部门的联合项目: 原来,研究部门的经费都来自总部,现在,项目经费由开发部门支持.这使研究部门的人开始关注企业的需要.IBM开始进行OEM, 与苹果公司达到协议,使用它的英寸盘.开始转让IP.开始与客户进行密切合作,从用户学习. 研究人员要与业务部建立起制度化的联系.INTEL没有建立一个中央的研究开发实验室,而是建立了分散化的三个专业的实验室.I结构实验室:面向未来的研究.与大学等建立起了更多的联系.微处理器实验室.比较传统,进行一些基础研究,但也注重与外部的联系.如它的 64bit的微处理器建立于HP的结构知识之上,制造技术来自于购买DEC的ALPHA芯片部.部件实验室.最底层,与供应商和大学等建立起许多联系.日本:以技能为基础的渐进创新日本国家创新体系的特色:大企业集团与小企业联盟官产学研的合作(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终身就业制等级制重在生产线的创新丰田公司的集团系列结构图Ratio of R&D to sales in in Japan产品开发和技术开发的不同日本企业的创新模式日本奇迹的产生,起始于最初大规模引进和模仿欧美先进技术。由政府参与规划和支持的有计划有步骤的技术引进,为日本企业带出来一条迅速改变技术落后局面的捷径。日本企业极善于引进欧美企业停留在实验室阶段,或只是局限于专业应用的发明,寻找突破将其完善。除了录像机以外,为日本企业赢得国际声誉和丰厚利润的电子表和液晶显示等技术,极具代表性地说明了日本企业如何借用他人的发明烤制自己的金砖。非常强调外部技术获取与购买:from to 录像机的创新和众多技术创新一样,录像机是美国公司阿派斯(Ampex)1956年的发明。然而能够做到将这个和大容量冰箱一样笨重的产品缩小到能够便利运载的体积、并使之普及于家庭的企业,却是60年代业界的后起之秀,索尼。1970年,飞利浦制作了第一个录像带。一,两年后,索尼顺着飞利浦的技术思路,引入了录像史上最成功的格式— U-系统,将转轮式录像机变为可携带的盒带式,并使U-系统成为业界的主导设计( )。这一技术上的突破,为电视播发领域的专业人员扩展了一个崭新空间。以新闻为例,同步报道播出成为可能,拍摄角度的自由变化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丰富录影内容。而这个突破最为重要的意义在于,U-将录像机推向了家庭,创造了一个全新的产业。阿派斯和飞利浦无疑提出了创造性思路,而索尼,却操纵了一场革命性转折。录像机的最初发明者们,最终只能对着索尼所赢得丰厚利润中国产业创新模式如何选?日美创新模式比较及启示,望洋兴叹。强调了应用技术和开发能力规模很小的研究开发总部:佳能的研究开发总部是研究开发体系核心,从事三项工作;研究开发的国际合作,战略性的研究开发,研究人员在各处部门和项目中的配置。大量的研究开发机构在事业部。在长期的反向工程活动的影响下,日本的创新强调了工程师的复合技能。方式是在研究中心、生产部门、营销部门之间工程师的不断流动,以促进工程师的多技能、促进知识的流动,还有定期的研究部门和生产部门的例会等。日本的工程师必须是一个对从研究开发到设计、生产和营销都有经验和知识的人。新来的研究人员要在许多部门经受不同技能的培训学习。非常强调工艺和设计的能力,以此形成制造的独特能力。因此以专利为唯一的考核指标。在佳能的研究中心,专利的搜索和专利的申请是研究人员的核心工作,没有专利申请就走人。中国要想成为制造大国,必须强调技能的积累和形成。企业内部的研究开发体系案例:佳能大量的研究开发人员在生产现场。从事研究的人非常有限。佳能有6000工程师,4000在产品开发现场,佳能研究中心只有200-300人左右。佳能的研究开发总部是研究开发体系核心,从事三项工作;研究开发的国际合作,战略性的研究开发,研究人员在各处部门和项目中的配置。研究中心、生产部门、营销部门的工程师不断流动,以促进工程师的多技能、促进知识的流动,还有定期的研究部门和生产部门的例会等。佳能研究开发体系---继续新来的研究人员必须有三个月从事光学的训练工作。他们要在许多部门经受不同技能的培训学习。日本的工程师必须是一个对从研究开发到设计、生产和营销都有经验和知识的人。产品技术管理总部:一是协调各个部门的技术开发工作,减少重复.二是寻找佳能本部门不需要和不支持的新技术,为建立佳能的新业务部门作准备.三是支持其它部门的研究开发工作.本部门有1000个工程师,分四个部门:软件业务运作,零部件业务运作,生产管理,质量管理。面向市场的创新指标体系——新产品开发项目管理以市场和功能为标准以产品概念为创新的起点。集团领导给出具体的产品指标:大小、价格、性能、开发时间、成本。如在佳能的FLCD开发中,集团给出的指标是:高分辨率、高图像质量、高信息量。在复印机中,给出的指标是:1米立方,1500美元,易维修。立项的指标:产品工程师提出样品,以可测试的样品为创新起点,而不是以科技成果为起点。立项的许可:新产品开发必须得到事业部的认可,愿意购买新产品的设计和支付开发经费,新产品开发项目才能正式起动。这种方式大大避免了先研究开发才成果转让所出现的资源浪费,大大提高了创新的效率。以首席工程师从技术经济和市场的角度来综合考虑项目的启动与终止。新产品开发项目管理集团领导给出具体的产品指标:大小、价格、性能、开发时间、成本。如以FLCD为例:给出的指标是:高分辨率、高图像质量、高信息量。复印机:1米立方,1000美元,易维修。产品工程师提出样品,以可测试的样品为创新起点,而不是以科技成果为起点。新产品开发必须得到事业部的认可,愿意购买新产品的设计和支付开发经费,新产品开发项目才能正式起动。这种方式大大避免了先研究开发才成果转让所出现的资源浪费,大大提高了创新的效率。以首席工程师从技术经济和市场的角度来综合考虑项目的启动与终止。新新产品开发的阶段A技术和部件阶段___B部件功能开发阶段____C产品测试可市场化产品的设计为了工程的产品改善试制批量制造日本的创新绩效日本是一个东方国家追赶西方发达国家的重要例子。用少量的研究开发经费达到了美国公司的创新能力。佳能:用少量的钱达到了施乐的水平。低成本高质量达到了美国公司难以想象的程度。比美国有更快的新产品创新速度。美国欧洲和日本的汽车开发时间日本的挑战日本企业缺乏重大创新的能力, 强调资历, 压制年轻人, 人才不能辈出, 基础研究不能与其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强调技能,这在技术发展慢的产业管用,如汽车文化vs技术创新:德美日创新经济的文化比较与策略建议, 机床等,而在IT领域, 生物领域失效。同时,制造的模块化, 使日本难以适应新竞争。 新技术领域, 企业的培训、终身制没有意义。现在,日本仍然强调质量,技术, 而看不到新的企业 MODEL。要车间为基础的研究开发模式难以适应产品的创新。企业经营的封闭, 不能利用全球化资源。 在中国崛起之后,如何降低成本成为战略中的重要内容, 日本不能适应。 美国在学习适应, 外包给印度,中国。企业的管理过于死板,不能面向市场不断重组。 日本在中国的合资企业, 本土化最低。 政府的过强的干预导致企业发展的同化,如在集成电路业, 美国企业在不断分化, 往高端的处理器发展,而日本靠MITI的干预才成功, 导致了日本企业的同化。 索尼, NEC, 东芝, 松下, 经营领域与方式没有本质的不同。中国产业创新的道路选择能不能超越日本韩国的模式?,直接进入以科学技术为基础的创新道路?能不能发现重大的跨越机遇?中国缺乏美国那样雄厚的科技基础。中国的研究开发经费一年1000亿元左右,与美国一个大公司相当。中国大中型企业研究开发经费占销售额比重不到1%,只有0。8%左右。在相当多的领域,与国外的差距并没有缩小。钢铁,集成电路等。引进占主导。走科技基础创新道路的挑战中国人口众多,使当前主流以机器替代人的基础难以实施。中国原有的创新基础低,企业在低端的恶性竞争使企业难以有进行研究开发的能力。中国面临跨国公司知识产权的包围。中国缺乏应有的知识产权氛围,缺乏创新文化。中国的资本市场不发达,不能支持企业创新所需的资本。中国政府在一些重大产业标准、技术战略上缺乏协调和动员能力文化vs技术创新:德美日创新经济的文化比较与策略建议,支持能力,政府采购政策仍然不完善。以市场为基础创新的趋势科学技术在不断全球化,通过信息技术,人才的流动,使中国企业获得技术的速度要远快于先前。中国有着巨大的市场,为本国企业的创新提供了独特的空间。中国的人力资源丰富。如何走中国式的产业创新道路中国政府的两条腿走路:非常强调走以科学技术为基础的创新道路。我国多年在政府非常强调科技基础的创新,以高校研究院所为科技支持的重点,有53个高新区,但高新技术产业中,跨国公司的贡献达87%左右。中国本地企业的创新能力贡献有限。方正,联想,都是过去形成的大企业。现在越来越少。相当多的高技术项目,难以真正产业化,如钢铁领域,企业基本上用的是引进的技术。数字电视。大学、研究所是创新的源泉,但不是创新主体。非常强调FDI的作用:汽车为代表。但FDI并没有快速提高本国的创新能力,而是削弱了这种能力。本土企业的危机。手机。没有研究开发和创新能力,难以真正与跨国公司抗衡。中国企业创新的道路:90年代前,引进为主的发展道路历史上,我们没有保护幼稚产业的发展政策,先是强调了引进,但并没有走上日本韩国的从引进走向创新的道路.为什么?一是国有企业缺乏创新的动力和机制. 现在,许多经济学家和管理学家仍然认为,产权是中国企业成为创新企业的致命缺陷.二是中国的产业政策缺乏导致创新的条件.没有对幼稚产业的保护,没有政府采购的政策,只有通过对大学和科研院所的支持,起不到支持企业创新的作用. 韩国: 高速铁路,核电站,汽车.三是,研究机构的研究开发与企业的技术创新两张皮.钢铁总院的研究与现今钢铁企业的技术来源. 四是企业的技术中心或研究所: 主要是消化吸收国外的技术,投入不足, 封闭, 人才不足, 市场的意识差, 缺乏政府支持, 主要是技术的服务工作,不是创新的核心部门.90年代后:以市场为基础的产品创新道路:外部环境一是非常强调FDI的作用:汽车为代表。但FDI并没有快速提高本国的创新能力,而是削弱了这种能力。本土企业的危机。压迫本土企业从低端市场寻找发展空间。手机。没有研究开发和创新能力,难以真正与跨国公司抗衡。二是利用了制造业尤其是IT业模块化的发展趋势. 信息业、手机业为典型的发展道路.但在医药、化学工业仍然落后. 三是利用了技术全球化的趋势:手机, 中国设计,全球技术采购和外包, 手机业有10亿美元从韩国购买技术. 华旗:没有技术的发展模式.中国企业创新的内部选择 以中国本地市场的优势,通过产品创新来带动技术的开发,带动市场、工程的发展,带动质量的提高,进而带动科学的发展。在跨国公司的压迫下,走从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华为, 义乌, 2000门的程控交换机. 波导:西部的手机. 小天鹅: 双桶洗衣机最赚钱. 依靠中国低成本的优势。中国价格成为全球市场最为恐怖的词汇.靠的低的民工工资和资源的沉重代价.中国的产品总是他人价格的1/3, 性能与国外产品类似。以市场为基础的渐进产品创新: 海尔. 产品设计, 地区,收入,气候,消费习惯来设计产品. 400多个冰箱型号. 华为.没有多少自己的知识产权产品.技术中心的建设与管理有了自己的研究院,组织机制开始完善.研究院,事业部的研究所体制.激励机制: 但主要是面向市场的设计, 没有真正的应用和基础研究. 研究院的管理主要是市场导向的激励机制: 海尔最典型. 开发人员是如何利用已有的技术开发新的产品, 根本没有研究开发新技术的能力. 华为CEO, 海尔. 联想柳传志的话: 创新是政府的事,不是企业的事. 许多科学院的公司,利用国家的科研项目搞新产品,一旦政府停止资助, 项目就停止. 没有市场开拓者意识.产出能力:非常低, 企业的发明专利还没有大学与研究机构多. 大量的外观和设计专利.今天:走兼并和购并的道路利用全球的科技资源:韩国CDMA。海尔、华为等在全球设立研究开发中心。立足于本地市场,通过购并国外的企业来实现创新;京东方,购并韩国的TFT-LCD业务,上海汽车集团购买韩国的双龙汽车公司。联想兼并IBM的PC业务,TCL兼并汤姆逊的TV业务.增加了研究开发的投入.中国政府要走依靠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结合的道路。需要中国政府更系统的以自主创新的产业政策、金融政策、财税政策、科技政策,政府采购政策。中国的海尔海尔:以市场为基础的创新道路:以企业为创新主体中国产业创新模式如何选?日美创新模式比较及启示,用市场来决定重大产业创新的选择和方向。研究机构的管理模式;市场化的激励机制。研究项目只有得到事业部的支持才能上马,且从集团借经费、事业部支出业维持项目。研究的经费、研究人员的工资津贴由产品市场化确定。提成:小天鹅也是。提成几年?以前,5年,现在,产品全生命周期(H)。每个研究人员和事业部领导都实施末位淘汰制。在同一个车间内实施市场竞争制。成功的例子大地瓜洗衣机。变频冰箱。无胶条冰箱。创新的文化:每一个员工都可以为降低成本作贡献。冰箱清洗刷。科研人员的要求:一个月,站一天柜台,卖一台冰箱,访问一个客户。对中国的启示长期以来,非常强调科技成果的转化,以科研院所和大学的新技术商品化作为推动创新的重点。但当时的情况是在跨国公司不活跃、企业技术水平不高的情况下提出来的,现在,需要调整了。加强企业的技术创新是重点。光靠政府的口号\会议不行. 企业的创新如何做;走日本道路还是走道路?中国没有大规模走美国道路的基础。借鉴日本道路是当前的必由之路。中国在政府层面上,走的是美国式的道路,强调了科技成果的转化。但在企业层次上,如何通过学习日本企业,从技术引进向消化吸收再创新转变的模式上,中国基本上失败了。从这点上,日本的经费值得学习。中国的企业如何形成自己的创新能力?不是制造大国是加工大国。企业的技术创新模式仍然以仿制模仿为主,但研究开发体系又以美国式为主。企业封闭、研究开发部门与其它部门缺乏有机的联系。研究开发不能很好地与企业战略和业务集成起来。中国当前的发展与FDI有密切联系,东部地区尤其如此,上海、广东。但这些地区并不是我国创新能力最强的地区。汽车产业是代表;发展快但没有本地的创新能力。FDI能否导致本国的创新能力的提高?技术中心与自主创新战略第一步,加强产品开发能力的提高,通过总体设计来形成自己的创新能力。提高研究开发的投入. 大中型企业还没有达到1%. 日本企业在上个世纪60年代已经达到了3%以上.第二步:提高应用研究的水平,没有应用研究,不知道为什么那样设计。减少对技术中心的的市场化激励模式,让研究开发人员有更多承担风险的能力, 现在,企业研究开发人员不敢承担风险.没有真正的创新. 产品设计部门,市场化, 应用研究开发部门: 半市场化. 基础研究部门: 非市场化,计划与评价的结合.第三步,提高基础研究水平,日本走过的道路. 是一个原始创新能力的时代。实现完全创新技术和创新产品的能力。企业的创新意识的提高体现在尊重他人的发明, 纯粹的模仿者将受到很多的惩罚. 学习日本企业,通过专利来竞争.在企业内强调员工技能的培训和积累.学习日本的培训经验, 企业育人,造人. 在制造领域, 模块化不能解决全部,如汽车,模块化在发展,但技能仍然重要. 企业技术中心的一个重要功能是提高技能, 技能积累和承继.政府通过提高对工人的劳动保障, 土地资源的管理和环境保护, 使企业从单纯的低价竞争中走技术的竞争.对FDI的新认识: 通过需求政策,如政府采购手段来拉动企业的创新意识. 软件, 半导体, 国防采购.

本文 炒股网 原创,转载保留链接!网址:http://www.zzmrw.com/post/1198.html

可以去百度分享获取分享代码输入这里。
声明

本文由[炒股网平台名称]原创撰写,数据来源[注明数据平台如Wind/同花顺],文中观点仅代表个人分析。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任何形式的转载、洗稿或截取部分内容使用。对于侵权行为,本平台将保留法律追诉权及要求赔偿的权利。

行情指数
  • 上证走势
  • 深证走势
  • 创业走势

上证指数

3130.17

-211.84(-6.34%)

深证成指

9535.10

-830.63(-8.01%)

创业板指

1864.24

-201.16(-9.74%)

搜索
排行榜
关注我们

浏览器扫码访问